12月23日下午,44118太阳成城集团2021级明德菁英班于综合楼举办了“围读经典,力学笃行”第五期“韶华萤雪”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围绕《审判》这一经典文本展开,全体同学踊跃参加,班主任杜智芳应邀参与,会议由吴雨欣同学主持。
吴雨欣以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为引,以书代酒,宣布读书会正式开始。在颁奖环节,第五小组、蔡依霏同学分别获得上期读书会的“最佳展示小组奖”与“最佳评论人奖”,张岚媗、许颖婷同学获得“班徽设计奖”。“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腾四海,龙运亨通。”在2023年的末尾,杜智芳为同学们颁发奖品,并为同学们送上龙年祝福。
在分组展示环节,李嘉蕊、张香香同学结合社会背景与卡夫卡的个人经历,介绍了其存在主义者身份,并对《审判》中的存在主义基调进行分析。她们谈到,约瑟夫·K的死亡是“自我的审判”与“社会的审判”两种力量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其内在的负罪感与异化社会下的强制性权力造成了最终的毁灭。
于沁源同学从角色分析、原因初探、形象象征三个角度讲述了《审判》中的女性形象。他结合卡夫卡的日记及其经历讲到,毕思特纳小姐象征着作者及K的精神牵引,列妮、海伦娜是作者原始欲望的对象化,而洗衣妇则更侧重于伦理的赎救。他提到,女性是卡夫卡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其创作高峰期与其感情状态联系紧密,而在此过程中,女性一直充当着“延宕至死亡”的引导功能。
樊甜梦、张奕帆同学以“视角”为切入点,着重讲述了“视角”的概念及类型、《审判》内聚焦视角的表现及其效果。她们介绍到,内聚焦视角是指叙述时只转述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与其相应的感官冲动,卡夫卡熟练运用该视角,使文本达到感知扩张、认知控制、情感成分弱化的强劲效果。
吴瑞妍同学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权力”命题的发展流变,讲述了关系化、网络化、无主体性、非中心化等四种权力视角,并将理论与《审判》的具体文本相结合,分析权力在其中的运作与实践。在谈及权力无主体性的表现时,她以“法院”意象为例,点明其地理位置的偏僻与初审现场的荒诞体现出卡夫卡对权力主体的消解。
魏琳心同学从风格角度对《审判》进行阐释,并介绍其荒诞性、戏剧性、象征性以及寓言性的风格特点。她从来源定义、作品表现和意义解读三个方面对各个风格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审判》的世界由中心意象“法”建构而来,这种象征是表现主义文学展现抽象的情感、体验、异化以及境遇的具体体现。
在同学点评环节,大家积极讨论,勇于表达见解。尹俊博、张梦瑶、蔡依霏、李杨雅娴、樊继开分别对五个读书小组的分享进行了评价。他们既对分享内容做出肯定,又联系所学,从创新理论视角、理论运用局限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张梦园同学提出,《审判》是卡夫卡用作品的方式,对合理的抽象体系和权威的迷信的牢靠性做出的一种问答。
最后,杜智芳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她表示,同学们已经开始自觉关注社会历史语境,普遍从“文本细读”转向“理论沉思”,学会了从多种角度理解文本,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文本,这是本次读书会中同学们的进步之处。同时,她为同学们拓展了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理论”、詹姆逊的“风格理论”等新的理论视阈,鼓励同学们以“编码—解码”的思想阐释作品。会议尾声,杜智芳希望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笃行致远,在阅读与思考中不断进步,早日成长为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次读书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