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18太阳成城集团(China)-Holdings Limited

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洁宇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学院新闻
2022年04月28日 15:34 作者:江惜诺 荀瑶 图片来源:张雪平 返回列表

为迎接44118太阳成城集团建院100周年,4月25日晚,学院举行“百年华诞,百场讲座”系列学术活动第九场讲座。中国人民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洁宇教授受邀主讲。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题为“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与意义”,数百位学人学子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院长武新军教授主持。

张洁宇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为什么讲牛汉这个问题讲起,再者分别讲述了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与意义,整个讲座过程循序渐进,带领着我们领悟了牛汉的个人魅力及其诗学成就。

首先张洁宇教授谈到为什么选择讲牛汉,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张洁宇教授的个人原因,因为牛汉先生去世没能做那一场访谈节目,是十几年来的心愿和遗憾。二是牛汉先生的独特魅力,他对人与诗的交融以及诗人对其时代的深入与反思。张洁宇教授也一直受到个人情感动力这一因素的推动对其进行研究,牛汉受到艾青、胡风等人的影响,也有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思潮的影响,始终是一个与时代同步、和现实相切的诗人,这也是本场讲座的一个引子。

其次,谈到牛汉先生的诗学观念:人与诗及世界的关系,张洁宇教授巧妙的运用了牛汉始终的词语作为概括:从“气管”到“骨头”的转变。牛汉先生早期的诗学观念是“气管”,“气管”这一词选自《心灵的呼吸》这一作品,认为文学是接通遥远世界的管道,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呼吸,体现了现实主义诗学和传统抒情主义相结合的诗学观念。在《山野的气息》中,牛汉更是体现了主观抒情,直接写出了个人的内心和现实生活,在个人与现实之间架起了诗的桥梁。张教授还借助了胡风的《在混乱里面》,谈到了主观精神的燃烧作为诗学主张的核心。在《重逢第二篇:胡风》中提及到诗是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诗人的心灵的律动,可见没有脱离时代的个人,也没有脱离个人的空洞的历史。牛汉先生后期的诗学观念是“骨头”,“骨头”这一词来自于对牛汉的《北师大校友作家返校日讲话》的概括,牛汉先生认为诗是支持自己生命存续的骨头,这是一种精神的尊严,也是诗人的意志与人格。牛汉先生的一些诗作,例如《火化聂绀弩》等等,超越了个人肉身的疼痛,用文学的方式塑造了一组时代的群像,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一群人骨头坚硬般的精神。张洁宇教授认为从“气管”到“骨头”的诗学观念的转变,是牛汉先生的重塑,是人与诗及世界的关系在程度上的推进。世界给予了牛汉先生种种经历,牛汉先生找寻到了诗这一方式筑起了个人与世界的桥梁,同也是诗支撑着他,并且提供给牛汉先生生命的力量。

再次,“从‘浮雕’到‘燃烧’”中,张洁宇教授介绍了牛汉关于“怎么写”诗歌的问题。张洁宇教授首先以牛汉写的《致胡风》引出“浮雕”这一名词,所谓“浮雕”指的是新时代带来了欢快,牛汉自觉地想要突入世界底层,但却力不从心的一种诗歌感受。接着,张洁宇教授用牛汉于同一天写作的两首诗歌《慰问》和《我会回来》做比较,《慰问》显得铺排空洞,而《我会回来》则因为关注了可贵的个人价值而显得更加精彩。《我会回来》也显示了牛汉对某种写作困境的突围,在这一过程中,他坚持个人与历史相结合的诗歌理念,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考虑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弥合某种诗歌裂隙。随后,张洁宇教授又指出穆旦的诗歌理念是诗歌要从自我扩充到时代,是有血有肉的。而七十年代的天大的厄运也使得牛汉等诗人珍视长进,重视诗歌获得的深度。在《让每首诗都燃尽自己》中,牛汉也找到了“燃烧”的方式,以倾尽全力的姿态把个人生命燃烧进去,将历史内化到个人中去,以取得更加深邃宏达的诗歌境界。

最后,在“泛生命化写作:‘生命的同情’与历史的肉身”中,张洁宇教授指出了牛汉诗歌中的生命意象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张洁宇教授列出《半棵树》等诗歌,指出牛汉笔下的生命意象状态多是危险、压抑、艰苦的,其品格多是顽强、高尚、悲壮的,这既是牛汉自身的写照与期许,也是他获得自由感的一种生命体验方式。相比于之前,这时牛汉的写作对生命的态度更加专注,他将没有生命的意象赋予生命的气息,在象征意义上获得了人与世界、历史的特殊契合,实现了个人疼痛和历史阵痛的统一,完成了历史时空和人性光辉的融合。牛汉先生提到自己的诗是情境诗,一方面对于诗人来说,诗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孕育和诞生的;另一方面对于读者来说,解读时必须要联系诗人所处的境遇和时代特点。这就不仅是写作的方式,还是读者的路标,这样才能不使苦难失重。张洁宇教授还借助了于牛汉先生同时代的诗人言语与观点,进一步加强我们对于牛汉先生的理解。从把小的个人放大到大的时代中的写作,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也要有新的写作,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深化,建筑牢固的精神联系。牛汉先生不愧是承前启后而且有创造力的诗人,也让现代诗歌精神在当代中得到了延续。张洁宇教授借用学者的观点,说到鲁迅的《野草》是思想的锻炼,她认为文学与文学研究也是思想的锻炼,砥砺我们也能够有这样一个思想的锻炼。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着讲座内容积极提问,张洁宇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有同学问到,在当下青年诗人如何汲取前辈诗人的经验,对他们的写作进行借鉴和反思。张洁宇教授回答道,同学们应当有意识的把个人和历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有时代意义的个人。也有同学询问张洁宇教授史料在诗歌研究中的价值,张洁宇教授建议同学们应当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史料,丰富的史料可以使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加贴近诗人。也有同学向张洁宇教授提问如何平衡鲁迅《野草》中的文本互读与情境研究,张洁宇教授回答应当将鲁迅的个人背景与文本细读结合起来才能更加贴合历史。

讲座尾声,武新军教授对张洁宇教授的讲座作出总结,他指出张洁宇教授的分享使我们对牛汉的诗学观念和创作实践有所了解,同时也阐释了牛汉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讲述了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武新军教授也希望同学们从此次讲座中学会怎么读诗和怎么写诗,认真思考对文学的理解,深入研究相关文学问题。同时,他也邀请张洁宇教授在疫情结束之后到44118太阳成城集团进行现场交流。

张洁宇教授的讲座,内容结构严谨,讲述亲切有感染力,在互动环节与同学们讨论交流热情和蔼,谦虚认真地回答学生们的提问,给予专业的解答。

人物简介

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