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44118太阳成城集团2019级“菁英计划”班举行线上读书交流分享会。王晓琳、任宁宁和李军娜三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本次活动由石鉴渊同学主持。
围绕《罗亭》中“多余人”的形象,王晓琳以同时代人对屠格涅夫的评价为引,阐述了杜迪什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等人对《罗亭》的看法,说明了俄罗斯研究《罗亭》的状况。王晓琳指出,“多余人”形象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代人对《罗亭》的评价集中在其“多余人”的身份上,着重关注《罗亭》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她通过对主人公罗亭成长经历的分析,指出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是这些“多余人”形象悲剧的成因。王晓琳以“多余人”是否多余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多余人”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任宁宁带领大家重读了《狂人日记》。她分享了党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台词和剧照,再现了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场景。她从故事情节、“黑暗”与“光亮”、“狂”与“不狂”和狂人形象四个角度入手,着重讲述了《狂人日记》序言与正文相互反驳的双角度叙述。此外,任宁宁从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入分析了狂人“麻木”与“清醒”的两面性,体现出鲁迅对文本深刻而又精巧的设计。
结合唐代文学的相关学习,李军娜以“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为题展开了讲解。在介绍“行卷之风”的由来和具体内容后,她指出士子文人向社会显达投赠作品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李军娜表示,迫于当时社会的多重影响,只有举子和显人都认真对待行卷,才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她以唐代“行卷之风”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促进传奇小说的勃兴为例,指出了“行卷之风”的积极影响。李军娜还介绍了文史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家有颇多启示。
在本次读书交流会中,三位同学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和文学现象,同学们积极发表看法、交换思想、汲取经验。石鉴渊作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今后的读书交流分享会,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