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44118太阳成城集团建院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百年华诞 百场讲座”系列第三十六讲采用线上的方式如期举行。暨南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仲明教授受邀主讲。讲座主题为“刘震云‘中国故事’的深度意识与拓展空间”,数百位学人学子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院长武新军教授主持。
贺仲明教授在对刘震云及其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震云笔下的中国故事进行分析阐述。首先,从“刘震云的‘故事’”这一层面开始讲起,提出刘震云“中国故事”小说的特点,一是以“故事”为核心的小说理念和结构方式;二是中国传统小说技巧的多方位运用;三是客观性和生活化的叙述方式。接下来,贺教授又结合刘震云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从第二个层面分析论述“刘震云小说的‘中国’”,不仅有对中国大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精神图画的细致描写,更有对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以及独特中国文化特征的展示。刘震云的作品始终关注中国百姓、中国关系、中国心理,日常生活、饮食文化等无一不带有中国特色,大部分作品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观和循环的生命观,从生活现实层面进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是他的作品价值所在。随后,贺教授从第三个层面阐述了刘震云小说的意义以及开拓空间。刘震云赋予其小说更强烈的现实色彩,具有很强的现代生活气息,并且在思想观念上融入现代艺术理念和现代小说技巧,更为深刻的揭示了底层百姓的困境与苦难。刘震云的作品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不是守旧和回归,而是一种新的开拓,并赋予其新的现代精神,在艺术方面进一步探索。最后,贺教授指出刘震云的小说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如在人物形象方面,故事本位小说和人物本位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原是对立的关系,二者的完美结合具有较大的难度;另外刘震云的作品批判色彩浓重,读完他的作品后读者会感到沉重、悲观,诺贝尔文学奖评审标准中有一项是“能带来希望的文学作品”,那么刘震云的小说能否增添一些理想色彩,是其小说未知的拓展空间。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44118太阳成城集团师生围绕着讲座内容积极提问,贺仲明教授耐心解答了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莫言、阿城讲述的“中国故事”与刘震云的“中国故事”有何异同,在谈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的关系时,贺教授指出,二者关系紧密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故事”侧重故事本身,而“中国经验”侧重与作家生活与精神的积累,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中国经验。贺仲明教授的讲座,内容严谨详实,逻辑清晰严明,参与师生获益良多。最后,讲座在热切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