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我们开设了《文学概论》,给我们教授《文学概论》的是何甦老师。何老师是电影《战上海》的编剧,教我们《文学概论》,同学们都很高兴。何老师身材高大,上课时喜欢将外衣脱下,挎在椅背上,着白衬衣,坐着讲课。《文学概论》课会涉及到许多文学作品,他讲课常常处于沉醉状态,讲到开心处,会情不自禁爽朗地笑起来。记忆深刻的是他讲到《西厢记》对红娘的刻画,笑趣横生。他不太喜欢同学们做详细笔记,希望同学们好好听,根据课程内容去理解去领悟。他一再强调要有一定的创作经验,有创作经验的人听课和毫无创作经验的人听课,感受和领悟会有天壤之别。何老师还给我们普及了豫剧的一些常识,什么是豫东调,什么是豫西调,有哪些代表性大师级人物,尤其讲到了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贞。每当她有演出,河大同学就都去捧场。因她小名叫狗妞,时间长了,喜欢陈素贞大师的人们就被戏称为“捧狗团”。说到高兴处,何老师自豪地说:“陈素贞就是被我们这些捧狗团捧红的!”爽朗的笑声里,老师多么开心。
何老师住在学11楼南边那几排低矮的房子里,他不教我们课后,也能常常见到他。每当见到他,我都会问候一声:“何老师好!”他总是高兴地笑笑点点头算作回答。
1984年春天,我因病在河大医院住了半个月,就在出院前几天的一个早上,我下楼,在一楼的楼道里见到了何老师。我问好:“何老师好!”他一贯的左手提着一个小黑皮包,右手招手,满面笑容,说:“好,好。”我问:“您怎么了?”他说:“没事,小毛病,住几天院就好了。”他手里拿有医院的物品清单,领取被褥枕头暖瓶等住院用品。我说:“我来吧。”我接过单子,在走廊西尽头的屋子帮他领了住院用品,给他抱到二楼他的病房。我出院那天,还专门去看他,他侧卧在病床上正与朋友交谈。我说:“何老师,我出院了,你好好养病。”他看见我,很高兴,满面笑容,说:“好,好。”
最后一个学年,每个人都要报选修课,我选了何老师的《电影艺术:理论与欣赏》。他讲道:电影是一门新兴的集文学、表演、摄影、音响、剪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最早产生于西方,历经无声、有声、黑白、彩色等发展过程。中国最早的电影是于1905年拍摄的一部戏剧片,叫《定军山》。他讲到了《凯恩号》,讲到卓别林的贡献,讲到人如何变成机器,讲到了含泪的笑,讲到了理发师,讲到《独裁者》和《大独裁者》版权的区别,讲到我国的电影《白毛女》等等。电影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电影剪辑艺术奇妙无比,不同的剪辑可以让同一部电影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主题。我们专场欣赏了卓别林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多部影片,领略到卓别林卓越的喜剧表演艺术魅力。
何老师在给我们授课的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做人:“无瑕的荣誉是纯粹的珍珠。”老师的话犹如人生的座右铭,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指导我如何去走好人生之路。
然后,我就毕业了,被分配到沁阳师范学校。我曾去文艺理论教研室找他,希望他能给我写句毕业留言,然而,我没能见到他。我是《文学概论》课代表,他是我接触比较多的任课老师,我喜欢听他的课,欣赏他的教学风格,然而毕业之际却未能与他见上一面;何老师走南闯北,人生阅历丰富,临别之际一定会有话要说,然而,遗憾。无奈,我给何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分配到沁阳师范学校了,并写了一些感恩的话。我没想到老师能回信,只是了却自己的心中遗憾。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何老师的回信,他说信收到了,鼓励我报考电影文学研究生,并给我开列了学习书单,主要是四川大学朱丹编写的著作,并告诉我还可以与王德颖同学联系,他已嘱咐过王德颖。我买了很多朱丹的书,也曾努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被任命为班主任,教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和写作课,每周16节课,备课,改作业,作为班主任有操不尽的心。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许多中外经典电影,唯一的方法就是读剧本,朱丹编写的经典电影剧本集子。按当时的情况,如果考电影专业课,或许还能成功,因为老师的书单很全面,朱丹的书知识分类也很系统,知识全面。可是英语却是无法凑合的。我买有《新概念英语》4本的全英文版,还买有《新概念英语》的英汉对照版。英语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一蹴而就的。何老师还给我写过一封信,鼓励我写电影评论,并给我介绍了一本《如何写电影评论》的书。
我知难而退,深感对不起老师的嘱咐和期望,在遥远的他乡随遇而安,生根发芽开花成家。生活的激流随时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之后就是我从偏僻的沁阳调到焦作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生轨迹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更多地去接触社会。有时静坐,会想起往事,想起何老师,想起他的关心,心里默默祝他生活幸福安康。
20年毕业聚会,我没见到何老师参加,问其他同学,也是不知道。
何老师,谢谢您,在遥远的他乡,有一个您的学生在默默地祝福您。
作者简介:古绍庆,男,汉族,1962年12月7日出生于武陟前牛村,现居焦作市。我于1981年9月15日至1985年7月4日在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是81级85届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至沁阳师范学校(后与焦作师范合并称焦作师院)执教,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课6年。1991年调入焦作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作至今。热爱写作、摄影。有多篇文章发表于《郑州晚报》《焦作晚报》《中国工商报》《河南工商报》和《河南工商管理》杂志,有多篇文章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多篇文章被新华网和大河网等转载。先后给焦作市艺术摄影学会、焦作日报社、修武县人民医院和社区等举办摄影讲座。生活是写作的金矿,我会以写作为乐,以影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