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44118太阳成城集团梁工老师执教数十载,始终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奖掖后学、甘为人梯,春风化雨、沁润人心,默默传承着古远的师道明灯。
师道传灯首先需要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梁工老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招收硕士生,自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生约30人,博士生10人。除了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完各门公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期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他和老师们还灵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研究生兼顾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成长成熟。
第一,推崇国际视野,与一些境外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陆续选派研究生出境参与学术交流,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加拿大维真学院等院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访学,选修专业课程,聆听专家面授,搜集所需资料,为写作学位论文做好准备。上述10位博士生除两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出行外,全都按计划成行。事实证明,所有出访者都从中深获其益,半数以上现已被评聘高级职称,成为博导或硕导。
第二,与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作,连续14年为博硕研究生颁发“道风奖学金”,获奖者累计50多人,颁奖总额逾12万元,本专业历届优秀研究生几乎都获颁过此项奖励。这项活动得到河南大学历届领导的赞许和支持,每次颁奖过后,均有官方报道及时发布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由于获奖的重要条件是发表了较多学术论文,长期以来,本专业成为44118太阳成城集团乃至全校在读研究生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方向之一。
第三,多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其间安排英语学术讲演会(研究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发表英语讲演)、学年论文报告会(发言人自选论文,围绕着该课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创新之处、理论方法等宣读报告,接受在场师生的评议),以及专家授课(如邀请上海师大的孙景尧教授连续四年来校举办比较文学专题讲座)等。
第四,除了把研究生送出去,更常见的还是把专家请进来,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把高规格的国际前沿学术信息直接输送到研究生课堂上。例如,2014年4月17日澳大利亚纽斯卡尔大学的罗兰·博尔教授应邀来校,发表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研究方法”的讲演。类似的学术活动先后举办过数十场。
第五,最值得一提的,应当是不断组织研究生合作编写并出版图书,这是梁工老师从当年朱维之先生带领研究生进行实战性科研的经验(详后)继承来的。比如著作《西方圣经批评引论》《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以及译著《次经导论》等,便是师生合作的产物——先由教师拟定编写大纲,向研究生讲解要点,再由研究生分头搜集资料,执笔撰写,之后由教师加工修改,如此几经反复而形成定稿,出版发行,其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数年前,梁老师的三个博士生厉盼盼、侯林梅和侯春林就将其学位论文写作与联合著书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学位论文浓缩成《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一书中的特定章节。其间他们表现出杰出的科研才干,厉盼盼的论文被评为2017年度“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侯春林的论文被评为2019年度“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师道传灯还需要持久不懈的传统。朱维之先生是梁工老师早年求学南开时的导师,关于他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方法,梁工老师在三个方面印象深刻。其一,朱先生特别重视国外名家研究圣经文学的外文论著,他指定出具体书目,要求研究生精心阅读,摘出书中的要点,定期交流读书心得。他首次约见研究生时就抱出数十部影印的英文专著让学生读,其中有德莱弗(S. R. Driver)的《〈旧约〉文学导论》(1913)、摩尔顿(R. G. Moulton)的《圣经之文学研究》(1899)、艾博特(L. Abbott)的《古希伯来人的生活和文学》(1901)等。他说,圣经研究在国外已有两千年历史,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对圣经的考察务必以之为基础。开始上课后,他指导研究生们专题研讨了罗伯特·奥特(Robert Alter)的《圣经叙事的艺术》(1981),那是他派人从国家图书馆依据原著复印的。其二,朱先生擅长将其研究课题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例如,他以其《圣经文学十二讲》的手稿为讲稿,逐篇讲解,课后要求学生誊清,交付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编排印刷。其三,朱先生热衷于带领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在科研中学科研,首先确立选题,讨论纲要,再分头执笔,分别完成,最后由他统一定稿,交付出版。《希伯来文化》就是这样合作编成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汇入其“世界文化丛书系列”,于1988年付梓印行。
受朱维之先生影响,梁工老师多年来不断摸索适合学生成长进步的授课方法,早在给97级本科生讲授《沙恭达罗》时,就注意将印度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相比较,表明古希腊缺乏对美妙爱情的逼真描写,其女性角色在温柔善良方面“比不上沙恭达罗的万分之一”(席勒语)。梁工老师组织该届同学观摩《沙恭达罗》的戏剧录像,事后进行集体讨论,由众人推选出于兆军、郭晓霞同学做主持人。据回忆,讨论现场高潮迭起,余音绕梁。
归根结底,师道传灯的真谛乃是甘为人梯。师者父母心,梁工老师低调为人,勤勉做事,心无旁骛,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看似枯燥实则乐在其中的教师职业,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心甘情愿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同喜同忧。梁老师经常关怀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力所能及地为之提供必要的帮助。每逢遇到研究生需要修改论文或课题论证报告,他都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每次看到学生取得了新的成绩,他都由衷地喜不自禁;博士生谋职期间需要助力,他向相关院校的领导积极引荐;学生的家长罹患重病,他带头捐款予以救治……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焚膏以继晷、兀兀以穷年,梁工老师以平凡而伟大的笔触不断书写着为人师者的春秋华章,以朴实而温暖的师道明灯持续引领着后辈学子的求学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