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百年华诞,百场讲座”第十二场讲座如期举行。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赖大仁教授应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文学阐释的特性与本体阐释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院长武新军教授主持。我院师生慕名而来,44118太阳成城集团二楼会议室与二楼阶梯教室两个线下现场座无虚席,此次讲座吸引了1500余名师生参加,除了我校师生外,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阜阳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师生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赖大仁教授对“阐释学”一词进行了具体介绍,讲述了阐释学的概念,并以2014年为界,介绍了我国阐释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同时,又指出阐释学分为比较宽泛的“嫁接式研究”、“阐释学与文学研究”,以及真正以文学作品为本体阐释对象的文学本体阐释学两种。
其次,赖大仁教授分三部分具体论述了文学阐释的特性以及对“本体阐释”的看法。“从阐释传统到现代文学阐释”部分,赖大仁教授详细介绍了古典时期直至现代时期的文学阐释各自的特征,指出古典时期没有区分出文学阐释不同于其他阐释类型的特殊性,18世纪末出现了大写的“文学”概念,开始强调文学的想象性、虚构性、创造性,文学阐释也由过去的客观性、实用性转为审美性。第二部分“文学与文学阐释的特殊性”,赖大仁教授讲述并分析了20世纪对文学的关注由注重审美到注重文本本身的转化、文学阐释的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转向、以及20世纪中期回到对文学性关注的状况与问题。第三部分“文学的‘本体阐释’问题”,赖大仁教授由张江的“本体阐释”问题引出他对文学本体阐释的看法,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体意义,需要认识文学的审美意义与人学意义。并指出文学本体阐释应契合文学作品的文本特性、意义特性与价值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阐释的意义价值。
讲座互动环节,与会师生针对“文本阐释”“文学虚构性”等问题积极讨论,赖大仁教授予以认真热情的解答,同学们对文学阐释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完满结束。赖大仁教授的讲座内容生动丰富,观点严谨深刻,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随着活动的开展,44118太阳成城集团“百年百讲”系列学术讲座通过视频号直播等多种途径,扩大了传播范围,其影响力逐渐由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百年百讲”成为沟通学术,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