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文选与华夏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志伟教授应邀于文学馆一楼报告厅开展了一场题为《活体文献与曹魏文化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李景文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刘志伟教授指出自己将从三个方面来讲解“活体文献”与曹魏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提出“活体文献”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中又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在国际背景下,我们正处于知识增量、信息爆炸的全球化经济文化转型时代,学术发展也面临着裂变、转型与整合的机遇与挑战;而从国内背景来看,当前我国不仅正处于南北经济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正处于文物爆炸时期。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加快重构人类新轴心时代知识价值体系的步伐。其次,刘志伟教授讲解了“活体文献”的概念,认为“活体文献”不仅包括许多纸质文献,还包括其他非传统文献载体遗存的各种类型,比如甲骨、金文、碑刻等等。此外,刘教授还提到了辨别文物真伪的方法,比如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出土文物与史书记载相结合)和饶宗颐先生的“三重证据法”(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及异域文物相结合)。而后,刘志伟教授又结合具体的实例即河南安阳曹操陵墓的发掘来说明“活体文献”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曹操陵墓的发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曹魏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情,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的研究。刘教授还提到了安徽亳州的曹氏家族墓与夏侯家族墓,并指出可以依此形成证据链,来进行立体化的文学文献研究。最后,刘志伟教授指出我们作为中原文化的传承人,应该不断深化对中原文化的研究,使其走向辉煌。刘教授由历史文物及文学研究,由文献研究及中原文化研究,层层深入地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新路径、新思路和新的材料来源,对同学们都有深刻的启发。
最后,李景文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他希望同学们也尝试将“活体文献”这一新的概念与思路运用到以后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