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18太阳成城集团(China)-Holdings Limited

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穿越千年墨香,共赏苏轼风华 ——大型话剧《寻迹·东坡》邀您共同欣赏
2024年10月20日 19:49 作者:44118太阳成城集团 责任编辑:金子桢 返回列表

第一部分 话剧简介

引言

2024年10月17日,话剧《寻迹·东坡》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二楼演播厅隆重展演。它是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实景舞台剧,以苏轼的生平为架构,采取写意而极具戏剧张力的手法,把苏轼的重要生命瞬间与其代表性作品《江城子》《定风波》《赤壁赋》等有效串联在一起,展现出苏轼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友、为人杰的人生轨迹,颂扬了苏轼高尚的文人风骨。

话剧内容

初露风华——诗酒趁年华

苏轼的才华在年少时便已显露无遗。他善于读书,更善于用书,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嘉祐二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参加了科举考试,凭借一篇策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赢得了主试官欧阳修和考官梅尧臣的赏识。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大为赞赏,预言他将来必定成为文坛领袖。

苏轼及第后因母丧回乡守孝三年,后被任命为凤翔县令。他在任期间察民苦、务民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他们亲切地称苏轼为“苏贤良”。

此间真情——纵悲欢离合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是一名颇有才学的女子,苏轼赞她“敏而静”,即聪明而沉静。婚后,王弗不仅是苏轼居家、读书的良伴,也是他处世交友的贤内助。她通过察言观色来识人辨人,为苏轼的待人接物和事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弗在二十七岁时便因病去世。苏轼对她的思念和伤痛深深刻在作品之中,尤其是那首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他对王弗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句成为了悼念亡妻的经典之句。

乌台风波——生死总难料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人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在谢恩的上表中,暗藏讥刺朝政的话语,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苏轼的政敌借此机会,污蔑苏轼对神宗皇帝不敬,逼苏轼承认叛逆罪名。

当时为苏轼说情的人有很多,上至宰相,下至百姓。苏轼的弟弟苏辙从中周旋,病重的皇太后曹氏也为苏轼说情,就连罢相隐居山林的王安石,也连夜写信给神宗皇帝求情。

十一月二十九日, 皇帝下诏赦免苏轼,前后持续五个月的“乌台诗案”终于有了结果。但被赦免后的苏轼是戴罪之身,被贬至黄州,充团练副使,并且不准擅离黄州,无权签署公文。

宦海浮沉——烟雨任平生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政治生涯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他内心郁郁不平。但是,这场文字狱也让他在性格、处世原则上更加成熟,成就了他创作史上的高峰期。他意识到,功名利禄不过是大浪淘沙,精神上的豁达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

苏轼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例如,他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困境的淡然态度‌。此外,他在《舟中夜行》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和内心的超脱:“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纵使苏东坡才华横溢,但他的坎坷人生又不免令人叹惋。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也不免会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之叹,但更多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乐,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旷达。他这种在任何境遇下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态度,实则令人感叹、钦佩。

第二部分 主创团队介绍

话剧的成功演出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剧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寻迹·东坡》的主创团队和演员表如下: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杨亮

总策划:杨亮

业务指导:李金松、王卓华、梁建功

顾问:杨克顺、刘翠丽

导演:赵明

编剧:安玉蛟

话剧演员表

苏轼——昌津平

苏轼(少年)、友人——张帆

苏辙——刘家辉

苏洵——付晓帆

王弗——孙许诺

王闰之——王雨晴

王朝云——代瑶

程夫人——余彩娟

梅尧臣、士兵——李佳松

欧阳修——付东傲

宁府丞、皇甫遵——肖维

冉知事、舒亶——刘瑜勍

陈希亮、太监——马雨林

李定、老农、朱军使——和佳惠

王珪、官员——袁珂

士兵、友人——冯岚

小厮、路人甲、皇帝——王小雷

有声剧场演员表

全剧(剧场)

苏轼——昌津平

十年生死(剧场)

王弗——孙许诺

老大夫——李佳松

丫鬟——安玉蛟

众力解围(剧场)

王冼——冯岚

章惇——郭致博

苏辙——刘家辉

王安石——付晓帆

皇太后——安玉蛟

宦海沉浮(剧场)

太皇太后——安玉蛟

女官——赵明

故人归兮(剧场)

《蝶恋花》唱词——赵明

王朝云——代瑶

终章(剧场)

太监——王小雷

职员表

运营统筹:赵明

舞台设计:安玉蛟

剧务组:付晓帆、付东傲

服装组:和佳惠、马雨林

灯光组:肖维、付晓帆、余彩娟

设备组:付东傲、郭致博

动作指导:张鹏飞、王宏图

《寻迹·东坡》推广曲

作词:安玉蛟

编曲:赵明(改编《轻舟》)

主创团队感想

杨亮教授

首先,杨教授对同学们所展现出来的卓越能力和巨大潜力表示赞扬,话剧的成功演出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其次,他特别表扬编剧安玉蛟同学,以及参与进来的本科公费师范生刘家辉、冯岚同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联合创作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再次,杨教授希望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为参与国家培训计划的教师们提供最佳支持,有效引领教师成长,树立示范标杆。

最后,杨教授谈到,此次演出的圆满举行对传承中华文脉具有积极意义。第一,苏轼的诗词歌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话剧表演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让观众深切领略到苏轼的乐观与豁达,这些品质正是中华文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话剧表演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它将传统戏剧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使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活力。第三,话剧表演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增强了观众对苏轼及其文化的认同感,还激发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而言之,《寻迹·东坡》话剧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得苏轼及其文学作品、文人精神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赵明

担任话剧导演一职,诚然伴随着诸多未知的挑战与风险,但也享受着无限的可能与机会。《寻迹•东坡》的剧本于2024年6月底正式定稿,从初期精心挑选演员、预约排练场地的筹备工作;到中期细致入微地纠正参演同学们的表演细节,编排走位动作,引导演员发挥出最佳水平;再到后期紧锣密鼓地采购服装道具、统筹安排,整个排练过程虽紧张却满载收获,尽管面临困难,但这一过程却极大地促进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

当我以主持人的身份站上舞台,首次在聚光灯下向观众介绍这部凝聚心血的原创话剧时,一股由衷的满足与成就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公演期间,我时刻留意着观众的反应,他们的热烈掌声与积极评价,不仅是对剧组全体成员辛勤努力的最高赞誉,也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认为作为导演,必须对每一幕戏的目的了然于胸;而作为主持人,则需精准把握观众情绪的脉搏。通过兼任导演与主持人的角色,我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均得到了一定提升。

《寻迹•东坡》的成功公演,首先得益于杨亮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其次离不开各位参演同学的辛苦付出,期待下一次的演出能够更加精炼,也希望能将《寻迹》系列持续打造,传承经典,创新前行。

安玉蛟

2024年的夏天,我与苏轼开启了一场漫长的相遇。作为《寻迹·东坡》的编剧,我想讲一讲剧本创作的幕后故事。

这一切的起点都是缘于和赵明同学的某次闲聊,那日头脑一热的我脱口而出:“我可以完成剧本的创作!”,而我此前从未经历过剧本的创编工作。相较于常规的话剧,《寻迹·东坡》形式上似乎有悖于传统——引入了多媒体的形式,作为“外门汉”的我也是小心翼翼的摸索。古装剧的场景难以还原,于是就采用插画背景代替;部分人物的出场受到时空的限制,于是就借鉴有声剧和广播剧的形式呈现;不知道怎么丰富舞台效果,我们就自己把苏轼的诗词编成曲子唱出来(如《蝶恋花》)。

这一路以来,很感谢杨亮老师给我创作这个作品的机会。同时,我也很感谢赵明同学,这个剧组的“大家长”在我无数次崩溃的背后默默鼓励我,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当然,为剧组付出最多的还是演员们,大家不厌其烦的排练,才有了最好的呈现!此行相遇,实属不易!且看前路,共赴繁华!期待再会!

昌津平

再回话剧舞台,竟是与一代文豪东坡先生的相遇,何其荣幸,又何其惶恐。

初识苏轼,只知先生才华横溢,纵观宋代文坛无人能出其右;再读东坡,方觉人生无常,先生以诗意之心品风雨崎岖。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不羁,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然;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从“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纯粹,到“幸有落月窥清樽”的从容……东坡先生的一生,是少年的意气风发,是中年的千帆历尽,是晚年的悠逸豁达。

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我从未敢将自己当成东坡先生,只求脚踏岁月光影,沿着千古文豪的来时路,寻一场心灵的对话。当明月映照儋州大江,东坡先生是否会记得渑池畔的依依惜别?是否会想起宦海跌宕下的喜乐哀愁?是否会沉迷于倩影梦回的款款深情?我想,大概是会的吧……人生风雨并非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岁月沧桑的印迹,无常世事也并非未曾在他心里刻下光阴无情的刀痕,只是东坡先生吟啸徐行,用坚守初心的选择和任他风雨的态度,笑对料峭春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再品苏轼,我想他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诗词中的悠远意境,也远不止舞台上的笑泪感怀,他的精神将穿越千年时光,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刘家辉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苏轼、苏辙兄弟一生情谊深切,《宋史》称他们兄弟:“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在演绎苏辙的过程中,我真正的体会到了这份深厚的兄弟情。

元佑八年,苏辙最不能忘却的一年。苏轼远涉沧溟,他再也没有与兄长见面的机会了。那个在汴京城内与他争辩哪个地方更好玩,在怀远驿与他谈天说地宽慰他心情的兄长终究是再也见不到了。“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冯岚

在《寻迹·东坡》之中,我的角色一是扮演士兵,如何将士兵的气势表演出来,在台词设计、动作语言较少的情况下,每一个台词与动作都需要表现到极致。台词必不可少的便是声音洪亮,但同时需要保持气沉丹田,声音需要浑厚、具有穿透力。在字数较少的台词中,更需要在气势上体现出压倒对方的感觉。

角色二是在“大江东去”中所扮演的友人一,在《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所表现的是一种时过境迁、英雄不在的感伤的情怀,同时要与友人二进行区分。因此在表演上,需要在大段的台词中,不断提升台词所蕴含的气势与悲怆的感觉,直到台词的最后一句。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真正有难度的在于台词过后的动作,因为苏轼的台词所需时间过长,长时间缺乏动作的变化会让两位友人在舞台上十分突兀。因此设计了两位友人喝茶、敬茶的动作,以及在最后吟诗中,两位友人进行交流并记录苏轼所吟之诗。

其他参演人员

和佳惠: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必须要对角色有深入的了解,知晓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与交往特点。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需要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只有真正理解了角色的心理和情感,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张帆:要想演好剧中角色,首先要对所饰演角色的身份、经历以及本幕所处的现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理解与把握饰演人物的性格、说话语气、感情特征;其次,在导演等人员的指导下下,不断打磨台词,纠正动作,与其他演员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出精彩的一幕;最后,自信与代入感是演好话剧的关键点。

付东傲: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反思。苏东坡的品行风骨,不仅激励着苏轼等后辈在为官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时刻坚守本心,刚正不阿。

李佳松:这是我第一次参演舞台剧,感谢梅尧臣这个角色,让我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这部戏让我明白了排戏的不易,一出剧目的完美呈现,需要许多幕后英雄的合力付出,感谢他们!

付晓帆:苏洵戏份不多,有近三分之二的台词都是遗憾和感叹,但是,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我深入苏洵这个角色的时候,渐渐读懂了苏轼背后那个同样有着高远理想却一生不怎么得志的父亲,也充分感受到除课本诗词之外古代文人的魅力,重复苏洵教子的过程,也正是与苏洵对话,方能感其遗憾、品其文风、悟其内心。

代瑶:演员诠释角色,让角色释放魅力吸引观众沉浸其中这是最重要的。关于王朝云和苏轼的故事有一段最为打动我,是苏轼询问别人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有人奉承是诗书才华,有人说是山珍海味,而朝云说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感慨朝云懂得他。这一段佳话,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苏轼调侃自己不合时宜有关政治仕途经历的辛酸,更有茫茫人海中知己相伴的那种不可多得的安慰。从这个故事中,苏轼与王朝云不单单是才子佳人的美丽传说,更像是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震颤的共鸣。那是穿越时空都能使人热泪盈眶的希冀与感动,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难得。

刘瑜勍:我扮演的角色一是冉知事,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小人:善于观察时局,把握风向。他谗上媚下,见风使舵,这让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我扮演的角色二是御史舒亶。他既是一位坚定的新党成员,又是一位文人。在“乌台诗案”中,舒亶在政治上的果断和坚决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他作为案件的推手之一,对苏轼的弹劾尤为狠毒。但恰恰也是《御史审判》这一幕,极好地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细腻和敏感。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才能够从《山村五绝》这种短诗中解读出不一样的意味。身为演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言语的停顿都要精细打磨,正是在演员们、导演和编剧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了这一幕话剧的成功!

马雨林:通过参演,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苏轼为官之路的曲折,同时也因苏轼狂傲不羁的性格不能适应官场而屡遭贬黜打压而扼腕叹息。我想如果我真的作为所扮演的历史人物陈希亮和太监,我也会为苏轼的为官经历而无奈叹惋,但现实是人生不可重来,我想即使重来苏轼大概也还是会如此坚守自己宁折不屈的行事准则,而这也同样是我们的民族所需要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传承。

袁珂:在“乌台诗案”中,王珪作为宰相,对苏轼进行了陷害。通过这次的饰演经历,我学会了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这种共鸣让我更加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让我更加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孙许诺:王弗与苏轼因“唤鱼池”相知、相识、相爱,结为夫妻,恩爱多载,更在苏轼遇到困难时给予他坚定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这一形象的扮演,我深刻地了解到了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这故事犹如一部凄美的长诗,一幅深情的画卷,一直在时间的长河中回荡。

郭致博: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坚定与执着。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章惇坚决支持王安石变法,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北宋时期的政治背景和人物关系,还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文化和舞台艺术的魅力。

肖维:在东坡剧组中,我演绎了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一个是苏轼在凤翔任签判时煽风点火的小人角色宁府丞,一个是为苏轼辩护的好人角色皇甫遵。通过这次演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物的丰富是无法用简单的标签来定义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极其丰富的内心活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余彩娟:在舞台剧“寻迹东坡”的舞台上,我有幸化身为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虽非显赫却深具智慧与远见的女性。她的形象,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画,既有着温婉的柔情,又不失坚韧的力量。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把语文课本中的苏轼变成了活生生的形象,也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第三部分 与会领导老师点评

44118太阳成城集团刘百陆书记

刘书记指出,苏东坡的才华被埋没,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其个人因素。时代的没落导致贤才得不到重用,但不可忽视的是,苏轼未能适应当时的社会机制。这部话剧联系到当今大学生,除了带来文学意义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刘书记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精细打磨话剧,挖掘更多启迪人心的内容。

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员暴瑞

暴瑞老师指出,以往人们主要通过诗词歌赋认识苏东坡,而今学生们则借助话剧深入探究其传奇人生,对苏东坡的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学习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及其面对挫折时展现的豁达人生哲学。

河大附中牛杰老师

牛杰老师表示很荣幸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话剧。同学们通过精彩表演,呈现了少年时意气风发、中年时愈挫愈勇、老年时达观淡泊的苏轼形象。牛老师还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寻迹东坡映眼帘,才情逸韵越千年。沉浮宦海心依旧,诗意人生万古传。”

参与国培的王文辉老师孔德芳老师也对这次话剧演出感触颇深。其中,王文辉老师观看后不禁眼眶湿润,他讲道:这场话剧,让我对苏轼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面对官场,他选择守正不阿;面对贬谪,他选择苦中作乐;面对苦难,他选择豪放旷达;而面对人生,他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是这样评价苏轼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现在细细品味,我才发现,这不仅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人生的指引。感谢杨亮教授的倾情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全身心演出,让我欣赏到一场会铭刻于心的视觉盛宴!

结语

随着大幕缓缓落下,话剧《寻迹·东坡》也迎来了它的谢幕时刻。在这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中,我们与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共同经历了他的悲欢离合、人生起伏。

这场表演不仅是对苏轼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脉的一次深刻传承。传承中华文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它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当。

感谢所有参与这场话剧表演的人员,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精彩演绎,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文化的盛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脉一定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