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44118太阳成城集团召开2022级本科生开学第一课《“大文学”学什么》,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新军担任主讲人,44118太阳成城集团2022级全体本科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讲座。
武新军对大文学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文字的艺术是文学,但文学不仅仅是书面的文字及文章。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形式更为丰富且更具文学性,那时期各个地方的人们大多使用口语、舞蹈、绘画等方式来创造和传递文学。他认为,就现代而言,文学生对“文学”定义和范围的理解不应过分狭窄,应向古人学习,重拾“大文学”的概念,以学好专业学科为前提,多向美学、音学、史学等艺术类学科进行拓展,注重自身综合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以满足自身成长和当前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武新军强调,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将文学与现代传媒融合也成为了“大文学”应学习和实践的范围。
武新军从文字、图像、声音等方面具体阐释了综合艺术素养并比较了文字、图像、声音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优劣。他表示,文字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好地表现外部世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它也能在观念和情绪之间转换自如,但其不具备直接形象化和聚音化的特点;图像只能通过眼睛直观感受,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需要以想象补充;声音则通过旋律和节奏将人们带入到情绪中。他列举了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并总结道,纵观艺术发展史,中外名家正是利用了三种媒介的优缺互补的特点,将其交汇融合使用才成就了从古至今的众多艺术佳作。
武新军提出,“大文学”背景下培养多元文化素养应先分后合,在提升文字、图像、声音欣赏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综合性艺术的理解。他认为,综合性的艺术需要动用多种感官参与,这容易造成思考与联想能力的减弱而使同学们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通过讲解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名句,武新军探讨了声音的学问。他指出,领悟声音之道重在明晰演唱与伴奏、身体动作的关系,领会音乐节奏与情感节奏的统一,解析歌唱形式与接受者情感的关系。针对如何提高图像理解能力这一问题,他分析了《雷雨》《人生》《关连长》等经典作品,并建议同学们不断提高对图像的敏感度,从意蕴和风格,图像和人像的关系等角度学习图像之道。武新军讲道,当沉潜式的阅读、专注的倾听与认真的凝视等单一感官欣赏成为参与艺术的常态,欣赏者就可以掌握理解综合性艺术的主动权。他认为,文学学习者应对比电影、戏剧等不同综合性艺术间的差异,思考音乐、画面、对白的结合方式和配合规律,理解情绪共鸣产生的理论背景,从多元角度实现欣赏。
此次讲座旨在明晰2022级文院新生对文学学科的理解,帮助同学们在“大文学”文学观的引导下掌握专业知识,利用学院和学校资源培养个人多元素养、参与多样实践活动,推动同学们在实现个人能力提高的同时为学校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审核人:苏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