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先生应邀在科技馆二楼报告厅开展了题为《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的讲座,围绕文学经典这一话题与大家展开交流。讲座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武新军教授主持。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其他学院以及来自郑州、洛阳、新乡的近300名师生慕名而来。
讲座伊始,韩少功先生通过当今世界上庞大的出版发行量来指出,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以此引出“什么是经典”的话题。韩先生分别对“畅销度”“作品长度”和“作家社会地位”几个标准进行反拨,认为衡量文学经典的三个重要尺度应是:创新的难度、价值的高度和共鸣的广度。韩先生在对这三点进行具体阐述时援引了大量经典作品,如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英国意识流作品《尤利西斯》等,并指出共鸣的广度不应以销量定夺,而要具有跨越时代、地域、宗教、阶级的普适性和恒久性,如阿Q和堂·吉诃德等经典形象的塑造。韩先生认为创作要兼顾这三点并非易事,因此要着力在一两点上下功夫。他引用了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一条标准:“经典不是你正在读的书,而是你正在重读的书”,来指出经典需要用时间来沉淀。在此基础上,韩少功先生认为,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来自于建构与淘汰两种力量的对冲,是“加法”与“减法”反复博弈的结果,政治、资本、宗教、知识界等因素会加持作品评价,但时间将最终沉淀出经典。他说:“文学作品经典化必定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本文学史都不是终点,都可能被后来的多本文学史改写。时间是最终判决的必要的检验平台。”
接下来,韩少功先生强调,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摄取要注意“主粮”和“零食”的差别,切勿被流行文化“快餐”败坏胃口,要把握住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广泛阅读文化经典,汲取优秀的文化成果。因此,他提出文学经典的阅读需要注意方法,分别是“现场还原”“心智对接”“多元互补”和“以行求知”。韩先生结合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向在场观众解读这些阅读方法,帮助大家感受阅读经典的乐趣和技巧。
讲座接近尾声,多名同学积极向韩少功先生请教,如询问韩先生对西方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韩先生的地方性写作以及对于“丙崽”形象的塑造等。韩少功先生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与在场老师、同学进行了融洽的沟通交流。韩少功先生的讲解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清晰,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吸引力,展现出一位著名作家深广的生活、阅读、写作经验与思想的深度。